🗃️卡片笔记写作法—不写,就无法思考

🗃️卡片笔记写作法—不写,就无法思考

🗃️卡片笔记写作法—不写,就无法思考

#读书笔记#

🌈卡片笔记写作法是今年个人知识管理领域非常火的一本书,今年在各大互联网公司流行的笔记工具浮墨flomo也是根据这本书的理念打造,Roam research、obsidian等国外大火的新一代笔记软件也和这本书中的理念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如果你经常读完一本书不知道自己读了什么,依照SQR等各种学习方法学习之后总还是为记忆而焦虑,那卡片笔记写作法非常值得你去学习。

🔥首先,用一句话来概括卡片笔记写作法的基本流程就是—1个理念、2个卡片盒、3种卡片。

1个理念:完成永远比完美重要。
2个卡片盒:我概括为收集盒和存档盒。
3种卡片:闪念笔记卡片、文献笔记卡片、永久笔记卡片。

🔥卡片笔记写作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输出(写作)。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有这种情况:想提笔写点什么,却发现脑子里面一片空白,不知道写些什么,最后只能放弃。

🔥卡片笔记写作法提出,写作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遵循确定题目-初稿-校对-终稿的流程很可能在确定题目这个环节就让大多数人无法下笔,初稿成为永远完不成的任务。克服的办法就是把写一篇文章这个大任务分解成写下数张卡片这样的小任务,最后再将卡片稍加整理(实际上是永久笔记卡片),就会得到一份初稿。

🔥所以,写作这个问题就转换成了怎么记卡片笔记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阅读体验,我会在下篇中再详细谈谈卡片笔记应该怎么记。我们想用好一件东西,就要明白隐藏在表象之下的规律。我把卡片笔记写作法背后的逻辑总结为以下几点:

打破传统认知,开启信息川流。“吾日三省吾身”,古今中外的伟人不约而同的实践着这一点:自我反思是走向成功的必然之路,但是很多小伙伴连记日记都坚持不了一周,原因就是在于”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意志力是守恒的,你在一件事情选择苦行僧般的坚持,就必然会出现一件事让你放弃所有约束。
👇
在传统的视角中,写作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学生们绞尽脑子只为了在截稿日期前凑够论文的字数。而使用卡片笔记写作法,就是把写作这一项大工程拆分为很多个记卡片这样的小工程,最后再通过整理卡片来完成初稿。
👇
记卡片笔记,记录自己当下产生的想法,不用在意笔记的质量,想法的深度,记下来就好。

记住,完成比完美重要。

与遗忘和解,专注思考本身。遗忘不是一项缺点,而是人本身的保护机制。”我们的自主意识与长期记忆之间竖起了一道思维屏风,心理学家称这种机制为主动抑制(MacLeod,2007)。”遗忘这个机制让我们的大脑从记忆性事务中摆脱出来,把注意力集中在周围的事情上。所以,不要恐惧遗忘,更不要因遗忘而焦虑。
👇
所以,请把记忆交给卡片笔记。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卡片笔记不是简单的摘抄,不是简单的摘抄,不是简单的摘抄!重要的话说三次!正常的记忆机制是与上下文联系的,也就是我们说的理解性记忆,这很容易理解。卡片笔记记录的,是你对知识的理解,你在阅读瞬间产生的想法。你日后看到这些想法时,就会自然回忆起当时在看的内容。或者这样说,我们在阅读时记住了什么大脑并不清楚,因为记忆的难点在于提取,而卡片笔记就是一个个标签,能方便我们提取记忆。
👇
所以阅读的时候,请随手记下你的想法,笔记中请尽可能不要出现原文。

了解“蔡格尼克”效应,学会GTD(Get Things Down)
蔡格尼克效应是指未完成的任务会占据我们的短期记忆,直到它们被完成。而人大脑的短期记忆是有限的,一般是7条左右。这就是为什么书中一直强调要及时写下每一条笔记的原因,因为如果不写卡片,那么想法就会一直存在,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在阅读时也不要过分的要求自己,每天必须读多少页,每月必须读多少本书这种计划其实是不太必要的。因为只要你在大脑中建立了这样一个计划,大脑就会一直关注或者分配一部分精力去关注“读完多少书”这件事情上去,很容易分散阅读时的注意力,为了追求目标而刻意加快阅读速度。也容易导致焦虑感出现,“呀,又没完成任务”,没有完成的次数多了自然就会走向放弃。
👇
所以,有想法了就记下来,你的好点子不应该存在你的大脑里,而应该放在卡片上。

把每一次卡片笔记,都当作一次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是走向精进的不二法宝,但人们往往倒在了第一关:我要练习什么?当今人类社会的各式技能都趋向精细化复杂化,直接上手学习往往陷入茫然。而卡片笔记,就是实践刻意练习的最好途径,开始阅读就可以了。
👇
机械的重复不是刻意练习,每一次练习主动思考,总结不足,在下一次时再努力改进,再总结,这才是有效的刻意练习。卡片笔记记录的,是你的思考,或者套用费曼的话,卡片笔记就是思考的可视化,而不是记录思考。
👇
具体到卡片笔记的流程,其实就是写卡片前要做好决策,判断自己的想法值不值得记下来,实际上决定是否记一条笔记这个决策本身就是一次对信息的思考。然后就是每天的定时复看自己做的卡片,提炼观点,寻找不同观点间的联系,形成永久笔记。

不写,就无法思考。想法如果只在脑子里发生而不记录下来,那只是过眼云烟。只有写下来的想法,才能让自己开始思考。因为偶然发生的感想只是大脑的浅层反应,而通过写这个动作,在写的过程会自然的审视自己的点子,从而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开始考虑why,how等现象背后的原因。

最后,以《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为例,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卡片笔记写作流程。
👇
打开💻电脑,进入微信读书网页端(weread.qq.com),另一个标签打开flomo网页端👉在flomo中记下自己阅读时的想法👉阅读完成后在flomo中回顾自己的想法,把自己认为有关联的卡片链接起来👉在石墨文档中写永久笔记👉把永久笔记放入wolai的读书笔记中👉以永久笔记为主,编辑小红薯上的内容。
👇
以上流程仅供参考,大家记的顺手写的开心就是唯一的标准!

最后,附一句我很喜欢的slogan:不写,就无法思考。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